珠海,山海相擁,陸島相望,這座廣東省面積最小的城市,擁有大大小小海島262個,有“百島之市”之稱。作為全國首批經濟特區(qū),珠海一直走在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前列。如今,依托豐富的海岸帶資源,珠海這顆明珠,正加速向前。
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向海圖強看廣東”大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舉行。央廣網記者隨調研團走進珠海市,感受珠海逐浪前行的青春活力。
無人船艇智闖深藍
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洲智能”)香山海洋科技港的空地上,停靠著幾艘無人船艇,它們大小不一,顏色不同,分別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海洋調查、安防救援等方面承擔著不同的功能。“現(xiàn)在的大型科考船上,放得下十艘這樣的無人調查船,每艘無人船均可獨立完成水文數據、氣象數據、水下地形地貌等的調查,大大降低成本。”云洲智能智慧海洋業(yè)務部總經理對央廣網記者說,“這就像一只大天鵝帶著許多小天鵝一樣,調查效率是成倍成倍地增加?!?/p>
用于調查的無人船艇(央廣網見習記者 晁海娟 攝)
云洲智能創(chuàng)立于2010年,是世界領先的水面機器人公司,中國首家專注于無人船艇研發(fā)、生產、銷售與提供行業(yè)解決方案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yè)。作為中國無人船艇開創(chuàng)者,公司始終圍繞“人工智能+海洋”戰(zhàn)略,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掌握無人船艇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協(xié)同控制、系統(tǒng)集成、平臺設計等多項自主核心關鍵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據了解,該公司是目前唯一能提供全系無人船艇產品及行業(yè)解決方案的企業(yè),業(yè)務涉及環(huán)境監(jiān)測、海洋調查、安防救援、智能航運、科技文旅等領域,產品銷往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先后參加第34次南極科考、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科考、天津港爆炸污染應急、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以及江西防汛抗洪等重大任務。
該公司總經理成亮表示:“隨著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fā)和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需求的不斷增加,以無人船艇為代表的海洋智能裝備面臨長期的、大量的需求。依托大海洋經濟,無人船艇產業(yè)規(guī)模有望達千億,助力廣東海洋產業(yè)集群成型成勢?!?/p>
政企學研共建高地
今年年初,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tǒng)科考母船“珠海云”順利入泊母港,正式交付使用。該船擁有寬敞的后甲板,可搭載多種不同觀測儀器的空、海、潛無人系統(tǒng)裝備,可執(zhí)行海洋測繪、海洋觀測、海上巡檢及部分調查取樣等綜合性海洋調查任務。該船就是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主持建造的。
智能型系統(tǒng)無人母船(央廣網見習記者 晁海娟 攝)
據了解,南方海洋實驗室由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復成立,于2018年11月啟動建設,實行理事會領導下、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實驗室主任負責制,采用“政府所有,大學管理”建設模式,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導,中山大學牽頭建設與管理,旨在建設面向科技前沿、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海洋創(chuàng)新基礎平臺,構筑世界一流的海洋人才高地,打造創(chuàng)新型、引領型、突破型的大型綜合性海洋研究和應用基地。
實驗室以“1+N”合作共建模式,按照“共建、共享、共贏”為原則,與科研機構、業(yè)務部門、涉海高校和高新企業(yè)等開展合作,目前合作共建單位已有41家。
南方海洋實驗室圍繞海洋環(huán)境與資源、海洋工程與技術、海洋人文與考古三大研究領域,以“崇尚首創(chuàng),力爭最優(yōu)”為標準,現(xiàn)已布局建設18個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在科學前沿、核心關鍵技術和重大工程實際應用上取得系列創(chuàng)新性成果,服務國家海洋和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前不久,海洋考古創(chuàng)新團隊初步建立海洋文化遺存信息平臺,對所開展的海洋考古勘測調查工作進行數字化管理與運用。據悉,這也是國內首個海洋文化遺存信息化平臺。
海洋考古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科學家詹長法告訴記者:“我們水下遺存十分豐富,大灣區(qū)海底元明清的遺存物有很多,這些歷史遺存的發(fā)展和保護,能為公眾提供更多歷史信息,讓我們了解古代貿易,了解海上絲綢之路?!?/p>
海洋重工裝備升級
走進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海工)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機械臂穿梭其中,工人們正加緊趕制訂單。據了解,三一海工于2011年成立,是珠海市政府與三一集團于2010年11月簽約的“港口機械、海洋工程裝備及工程船舶制造產業(yè)園項目”,該項目計劃分三期建設,將成為三一集團港口裝備的全球研發(fā)中心、制造中心。
在三一海工的運維仿真實驗室,數字化屏幕上顯示著目前三一海工運維的設備分布圖。三一海工智慧港機研究院高級顧問唐修俊介紹,通過打造數字化分析平臺,結合實際的運行場景和后臺數據分析,能夠為客戶提供高效率的運維服務,幫助他們提高管理效率。
三一海工的運維仿真實驗室(央廣網見習記者 晁海娟 攝)
目前廠區(qū)總人數3000余人,其中研發(fā)人員超過500人,主要生產岸橋、場橋、門座、正面吊、堆高機、重叉、抓料機、集卡、伸縮臂等港口和物流裝備。其中,正面吊、堆高機等移動港口裝備連續(xù)15年國內銷量第一,岸橋、場橋、散料機械等產品遠銷歐美、亞太、中東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業(yè)內率先實現(xiàn)全系列電動產品的規(guī)模量產和批量交付。
港口樞紐通達全球
距離三一海工不遠處,就是高欄國碼。據了解,高欄國碼是珠三角西部唯一天然深水良港,主航道水深-19.2米。錨地距國際主航道僅1海里,碼頭距錨地僅8海里,為大型船舶進出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同時,高欄國碼還是“一帶一路”重要節(jié)點港口,“西江黃金水道”出海門戶港,江海、海鐵、??樟Ⅲw交通網絡多式聯(lián)運最佳節(jié)點港口。
高欄國碼(央廣網見習記者 晁海娟 攝)
珠海國際貨柜碼頭(高欄)有限公司商務部經理徐劍峰介紹,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高欄國碼涉及“一帶一路”項目的出口業(yè)務量逐年增長?!敖衲?月至9月,我們涉及‘一帶一路’項目的業(yè)務達42個航次,累計出口貨物3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10%?!?/p>
2017年高欄國碼引進了國際紙漿業(yè)巨頭歐洲港口集團,打造“華南紙漿物流分撥中心”,旨在為紙漿等林木產品的境內外、上下游客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港口裝卸、倉儲、運輸及報關等“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填補華南地區(qū)缺乏專業(yè)紙漿集散中心的空白。“目前可接卸10萬噸級紙漿外輪,配套專業(yè)紙漿倉庫7萬平方米,年通過能力超200萬噸。”徐劍峰說。(見習記者 晁海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