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唐藝文 通訊員 曾德好 李夢旭)為更好地滿足賓陽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xiāng)村振興,9月26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織錦展示館及非遺傳承基地揭牌成立,標志著賓陽壯錦非遺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邁上新臺階。
譚湘光是土生土長的賓陽人,16歲開始學習壯錦制作工藝。多年來,她和徒弟們設計制作的壯錦作品多次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等重要場合亮相。近年來,譚湘光團隊針對傳統(tǒng)壯錦材料比較單一、織錦設備功效偏低等情況,想方設法改進工藝、引入新的設備,并結合賓陽縣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設計出了更多的文創(chuàng)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織錦展示館及非遺傳承基地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壯錦為核心,以“織錦歷史文化交流、傳統(tǒng)技藝展示、古今產品對比、研學交流”為核心功能,通過多媒體展示、實物展覽、現(xiàn)場演示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現(xiàn)壯錦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藝術價值及現(xiàn)代應用,不斷探索和實踐非遺文化與現(xiàn)代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文化遺產彌足珍貴,保護傳承任重道遠。近年來,賓陽縣將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傳承保護地方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非遺資源潛力,積極開展非遺保護工作,建立了國家、自治區(qū)、市、縣四級非遺名錄保護體系,打造10個非遺項目傳承基地,成功申報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39項,縣級以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獲批59人,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有力推動本土優(yōu)秀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工作更上新臺階。
編輯:汪峰屹
責任編輯:羅寧
值班編審:李斯維
(作者:唐藝文 曾德好 李夢旭)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