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云—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黃思寧 通訊員 李明軍 陳玲 蘇穎)近日,由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qū)南寧市小學基地學校成果展示活動在南寧市衡陽路小學舉行。
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方式同步開展,分為成果作品展示和展演、課例展示、經驗分享和專家點評四個階段進行。南寧市各縣(市、區(qū))的教研員、骨干教師等參加現場觀摩有400多人,參加線上觀摩的人數達1000人。
近日,由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qū)南寧市小學基地學校成果展示活動在南寧市衡陽路小學舉行。
第一階段進行課程成果實物展示。展臺分別展示了“壯娃話經典”“壯娃探杏林”“壯娃秀民藝”“壯娃展技藝”四個主題板塊下的“美學漢字”“探秘百草”“功法養(yǎng)身”“橋說風雨”“陳村儺戲”“點米成畫”等課程群的物化成果;同時現場展演了充滿濃厚民族氣息的 “花棍舞”“打油茶”“與‘粽’不同”等節(jié)目,呈現了南寧市衡陽路小學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壯美廣西》本土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在第二階段,南寧市衡陽路小學副校長李峙維以 “‘壯美’文化學無邊界,‘衡小’學子志在家國”為主題,匯報學校以“壯鄉(xiāng)文化”為載體,開發(fā)與實施 “壯美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群的階段性成果。此外,南寧市多個學校進行課程講解,其中南寧市武鳴區(qū)城廂鎮(zhèn)第三小學副校長覃麗青以“日歷里行壯鄉(xiāng),生活中悟成長”為主題分享學校的“本土化”課程建構與實施情況,詳細介紹了學校如何構建滲透文化自信的壯文化課程體系。
“南寧市多個小學基地學校把‘博悟’課程觀與地方文化相結合,能在研究中實現課程理念的在發(fā)展,能把‘無邊界’框架與民族特色相關聯、相融合,在‘博悟’育人觀念下,把研究向課程向成果轉化。”北京市東城區(qū)史家教育集團副校長郭志濱通過線上直播參與并點評建議,“希望各學校在成果的推廣應用和轉化的研究中要重視由物到人,要讓學生通過研究‘物’看到‘物’背后的人的精神、智慧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感?!?/p>
編輯:覃鳳妮
責任編輯:唐秋艷
值班編審:湯潔葵
(作者:黃思寧 李明軍 陳玲 蘇穎)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